

鯤焰之光 Luminescence of the Tidal Flame
作品名稱:鯤焰之光 創作者:李蕢至 表演藝術:即將成真火舞團 媒材:竹、鋼筋 尺寸:29.5m(L)x6m(W)x 4.3m(H) 地點:漁光島,台南安平區,台灣 年代:2025 “2025 國際火舞藝術節_火神祭_火裡重生-島上覺醒” 夜幕低垂,漁光島外海的漁船燈火宛如繁星,映照著島嶼與人們的記憶。本作品取材於此景,在沙灘上以竹編構築七朵火焰狀雕塑,象徵七道光之印記。七的數量呼應夜海中的繁星與漁火,也寓意光在人類文明中的七種精神價值──啟示、守護、能量、生命、希望、連結與永續。 作品藉此回應「國際火舞藝術節」的文化符號,並凝縮「光」、「潮」、「竹」三者之間的自然哲學與環境精神。「光」是作品的精神核心與能量之源;「潮」象徵時間與自然的流轉,回應火焰與海洋之間的時空節奏;「竹」則承載東亞文化的韌性與再生精神,連結人與自然共生的哲學。三者共同構築作品的主軸── 以竹與火焰為形,以潮為息,以光為魂。 七座雕塑以弧線向海延展,呼應潮汐的時空曲線,形成流動的秩序。中央最高大的火焰雕塑設有圓形窗口,對應西方的落日,邀請觀者透過火焰凝視海天交會,感受自然的循環


潮與巢 Tide and Nest
拍攝:擷果創意 拍攝:擷果創意 拍攝:擷果創意 作品名稱:潮與巢 藝術家:李蕢至 藝術協力:張國耀、林漢卿 攝影:李蕢至、Szvet Tamás 媒材:竹子、鋼筋、不鏽鋼網、鍍鋅漆、蚵殼 尺寸:12 m(L)x 12 m (W)x 3 m(H) 地點:香山濕地,新竹市,台灣 年代:2025 “香山濕地藝術季_海來說” 潮汐的運動源自地球、太陽與月球之間的引力牽引。這股宇宙的韻律,不僅是自然界恆常的現象,也深刻塑造了人類與海洋的關係,影響著漁業、航行、文化,甚至情感與生活哲學。 作品《潮與巢》座落於香山濕地的潮間帶,串連藝術、潮汐與家園之間的意象。以竹子與蚵殼為主要材質,結合當地原生產業的自然元素,呼應濕地生態與人類共存的永續文化。作品在濕地上描繪出如星軌般的圓弧線條,緩緩升起,形構出一條可進入、亦開放的通道,象徵人與自然的循環往返。 整體以雙月形構成:外部的月象呼應竹蚵棚的結構,透過顯化理解自然的力量;內部的月象則如同承載文化與記憶的容器。當風吹拂,蚵殼相互敲擊的清脆聲響,與浪潮的節奏共鳴,成為自然與文化對話的回音。這雙月的交會化作潮汐之家的象徵


年輪之脈 Pulse of Growth Rings
作品名稱:年輪之脈 藝術家:李蕢至 媒材:木板、松木、樹枝、漆、防水貼紙 尺寸:1000 cm(L)x 900 cm (W)x 180 cm(H) 地點:新月橋下的溼地,新北市板橋區,臺灣 年代:2025 “2025新北濕地藝術季_種籽之旅” 1948 年,美國生態學家李奧帕德(Aldo Leopold)完成經典著作《沙郡年記》,其中一章描繪從一棵枯木的年輪中,讀出世代的歷史與變化,提醒人類應向自然學習。他以長期觀察與細微互動提出「土地倫理」,重建了人與土地相處的模式。 年輪,是時間在樹心深處沉靜書寫的詩。它不發聲,卻忠實記錄每一場風雨與陽光的記憶。本作品以「年輪」為核心意象,將自然的節奏轉化為一座詩性場域,承載氣候記憶、水文變遷與濕地呼吸的韻律。 作品以松木與樹枝建構,層層交錯成圓環,如同放大後的年輪剖面。每一道輪廓象徵一株樹木的生命歲月,也對應著地球氣候的細微變化;這些自然語言的刻痕靜靜地在濕地累積與訴說。作品中心綻放的花,象徵濕地的「心」,是生命與呼吸的核心。 此外,年輪的內側展示了由民眾共同繪製的「種子曼陀羅」,回應今年新北濕地藝術季


棲種之所 Habitat of Seed
作品名稱:棲種之所 藝術家:李蕢至 媒材:竹子、鋼筋 尺寸:390 cm(L)x 330 cm (W)x 450 cm(H) 地點:新月橋下的溼地,新北市板橋區,臺灣 年代:2025 “2025新北濕地藝術季_種籽之旅” 濕地是一片介於水與陸、生與滅之間的過渡地帶,孕育著無數看不見的力量。它既是生命起始的溫床,也是種籽漂浮、沉降、潛伏與重生的舞台。 作品《棲種之所》取形於種籽圓潤包覆的輪廓,以竹編手工構築而成,象徵生命的能量與內蘊,也為人們提供一處短暫棲息、感知與沉思的庇護空間。它既是一顆靜候破土的種子,也是一座可進入的詩性家園。 濕地的多樣性與變動性,塑造了種籽不同的生存方式:有的隨風漂流,有的在水中停駐,有的順勢扎根。這些生態策略,也映照著人類在自然與城市之間的往返,在遷徙與定居之間,重新思索「棲所」的意義。 作品以竹子編織而成,每一道紋理都留存著時間的痕跡與手感的溫度。雕塑上方的圓形窗口,宛如萌芽的裂縫,是光與風進入的節點,也象徵希望萌動的開始。當觀者步入其中,彷彿化為種籽的一部分,在竹影斑駁與濕地聲響的包圍中,體會與自然共生的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