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子 Seed
作品名稱:種子 創作者:李蕢至 媒材:竹子、鋼筋 尺寸:2.5 m(L)x 1.5 m(W)x 4 m(H) 地點:成龍溼地,雲林縣口湖鄉,台灣 年代:2022 2022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 「種子」作品的構想來自於溼地裡的植物。溼地植物可以定沙保護魚塭堤岸,也能夠為溼地裡的魚類提供遮陽處所與食用,也是鳥類築巢的材料。雕塑以流線的姿態佇立於溼地中,就像一顆巨大的種子,與濕地美麗的景致合為一體。它是溼地裡的自然雕塑,一處鳥類停留的棲所,也是大地上的與自然共存的「種子」。 Title: Seed Artist: LEE, KUEI-CHIH Media: Bamboo, Rebar Size: 2.5 m (L) x 1.5 m (W) x 4 m (H) Location: Cheng-Long wetlands, Yunlin county, Taiwan Year: 2022 2022 ChengLong Wetland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rt Project The conception of th


雲 / Cloud
作品名稱:雲 創作者:李蕢至 藝術協力:Lua Rivera、Maricela Figueroa Zamilpa、陳勇昌、張國耀、吳宗益、徐宏毅 媒材:杉木、竹子、鐵網、鋼筋、漆 尺寸:30.5m(L)x 13m(W)x 3m(H) 地點:大溪區,桃園市,台灣(24.89900N, 121.29883E) 年代:2022 2022 桃園地景藝術節_川行脈動 「氣候驟變是人類21世紀的挑戰。」 地圖上的藍色蜿蜒的線條連接著不同的地方與文化,也刻劃著河流與其文明的秘密。大漢溪是孕育桃園台地的母親河,且桃園市大溪區緊鄰著大漢溪,早期因為河運發達為而成為北台灣重要的港口,也是當時復興區的木材輸出門戶。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Thales,624 B.C.-546 B.C.)提到「水是萬物之本源」,在東方文化裡也常見老子(約 500 B.C.)與莊子(476 B.C.–221 B.C.)以水喻道的哲學。人類文化的起源與「水」是分不開的。「與河共生」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了許多的物種與棲地,也進而發展出了許多與自然平衡的生態智慧。除此之外,符號圖像是人類認識世界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