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山水 Today's landscape
作品名稱:現在山水 創作者:李蕢至 媒材:鐵、竹子、溪流的垃圾、其它自然素材 尺寸:700cm(L)x 210cm(W)x 150cm(H) 地點:新竹市美術館,台灣 年代:2022 現今,人類製造的物質已經遠超過自然界能夠分解的速度了,也產生了環境中的垃圾問題,在自然生態系統上更是迅速失衡。 「山水」一直以來是華人藝術創作的主要題材,在借景抒情的同時傳達超越人類且以自然為主體的哲學觀。我將此環境藝術雕塑命名為「現在山水」。作品以兩道不一樣的流線型雕塑組合而成。第一道流線由竹子等自然素材所組成,象徵河流。第二道流線除了竹子之外結合了溪流的垃圾,並雕塑成山的形狀,象徵著山林。我將這河流與山林的象徵置放在由磚塊排列出如漣漪狀的地面上,猶如從地表升起的飄浮島嶼。此作在全球環境失衡的時代底下以水寓意。從現在的人為干預自然行為反思過去的順應自然的態度,看見我們現在的山水風景。 Title: Today's landscape Artists: Lee, Kuei-Chih Material: Rebar, bamboo, garbage from the


轉變 Transition_2022
PROCESS 作品名稱:轉變 創作者:李蕢至 & Lua Rivera 材質:竹節鋼筋、漂流木、竹子、海洋廢棄物、布繩、漆 尺寸:30m (L) x 16m (W) x 4m (H) 地點:都歷遊客中心,台東縣,臺灣 年代:2020 2020東海岸大地術節_邊界聚合 創作理念: 氣候的變遷與溫室效應氣體的增加息息相關,它直接與間接地反映在人類的生活層面與自然生態環境上,這種跡象在近幾年更劇烈地發生著,比如格陵蘭冰山融化、珊瑚大規模死亡、森林大火等等。而全球暖化讓海面溫度升高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直接影響了地球大氣的自然結構。我們的生態、洋流與水文循環系統也跟著改變了,海進的現象加速,也增強了颱風的威力。颱風是地球氣候調節的自然現象,也是在臺灣常見的天氣現象。因此,此作品主要形象取自於颱風。 此作品命名為「轉變」。這是由自然物與人類在海洋經濟活動過後的廢棄物構成的環境雕塑。在山與海的邊界土地上,將有著山與海屬性的竹子與漂流木結合著海洋廢棄物聚合在一起,表現著自然本身的流動狀態,創造一個有著颱風形式的棲息地,它也是人在自然之間的思索空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