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遊庇護所 / The wander shelter
「明日部落—為你而畫」 作品名稱:漫遊庇護所 創作者:李蕢至 媒材:樹枝、石頭、泥炭 尺寸:8m(L)x3m(W)x4m(H) 年代:2017 地點: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Skaru族人傳統領域,新竹縣,臺灣 創作概念: 泰雅族是台灣原住民的其中一個族群,主要分布在台灣山區。傳統的泰雅族社會以狩獵和山田燒墾為生,並以集居式的聚落在山上生活。而狩獵的文化在原住民社會中居於關鍵的地位,也是族人與其環境互動的結晶。這文化連結著技藝的傳承、社會制度下的分工、信仰與生態的知識與如何在環境間取的生活平衡的智慧。獵人就像是維繫山林生態平衡的漫遊者,且傳統領域之於族人如同棲地環境之於動植物,對於其族群的文化存續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影響。 2017年時「微獵角旅人客廳」在泰雅Skaru部落群傳統領地策劃了「明日部落—為你而畫」的系列活動。在現今的消費文化時代中以「從部落到世界」的概念重新建立起自然與人的關係。在這計畫中我以「構建-漫遊者棲地地景」為題,受邀前往泰雅族的傳統領地上進行藝術進駐交換生活一週。以人與自然關係的敏感度,去經驗、探索、觀察與感受,感知這塊土地曾經


回收風景 / Recycling scenery
「空氣草—當代藝術中的展演力」 / Opening Reception " Air Plant" 有章藝術博物館 Our Museum 主辦 作品名稱:回收風景 創作者:李蕢至 媒材:湳仔溝沙泥、電風扇、投射燈、樹枝、回收之生活物件 年代:2017 地點:板橋北區藝術聚落,新北市,台灣 (25.008347N, 121.449443E) 創作概念: 2017年時我參與了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所策劃的「空氣草—當代藝術中的展演力」展覽,此展以空氣草這種生命力旺盛且可離土生長的植物為題,隱喻著人、植物、藝術的相互關係,也是外在環境對於文化的養育。 這個地區鄰近附近的湳仔溝,因地勢相較其他地方低窪的關係,以至於每年颱風侵襲的時候總是有淹水的情況。後來由於排水改良與堤防的興建後,終於結束了每年的水患困境。也因為如此,我們會發現在這裡的老建築物上一樓的高度大約200公分左右,設計得較一般建築物低矮,因為這是屬於防洪的空間,是當大水來的時候能夠讓水走的水道。而重要的生活物品與起居都設計在二樓的空間。可說是因環境而適應出的特殊生活風景。在這個展覽中,我選擇了一處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