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nd boundary / 風的邊界
2018世界最美麗海彎嘉年華 國際海灣地景藝術節 冽冽海風下-2018澎湖縣內海地景藝術祭 主題名稱: 風的邊界 創作者:李蕢至 媒材:鐵、漂流木、貝殼、建築板模 尺寸:41m(長)x10m(寬)x3.3m(高) 地點:澎湖馬公風櫃里蛇頭山。(23.549811N, 119.548736E) 概念說明: 作品座落在澎湖馬公風櫃里蛇頭山海邊,名為「風的邊界」。 面對著這海與陸、潮汐漲退與歷經荷蘭、法國和日本殖民擴展的歷史痕跡的土地上。我以「風」為題,以「浪」為形進行創作。在這不斷轉移的文化歷史疆界土地上收集著澎湖在地的自然素材與建築耗料,以「再利用」的原則創造出一道道凝結在此多重意義邊界上的自然雕塑,而雕塑下方的立柱正呼應著澎湖的通樑古榕旺盛的生命力。 透過風與植物既柔軟又強韌的自然特質,我試著結合在地的歷史紋理,將作品融入在其原有自然風景當中。成為一在此疆界上與環境共生、與自然持續對話的永續潮浪。在冽冽的海風中堅守崗位,持續守護著這塊多重邊界的土地。 2018 The most beautiful bay carnival in Penghu,

Memory Wave No.2 / 記憶浪體 No.2
「慢慢步,吹吹風」裝置藝術展 作品名稱:記憶浪體 No.2 / Memory Wave No.2 創作者:李蕢至 材質:竹子、麻繩、新竹的回收的生活物件 尺寸: 14 m (L) x 10 m (W) x 3.5 m (H) 地點: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園區,新竹,臺灣 年代:2018 作品概念: 頭前溪是新竹的母親河。它穿越山谷,流經原住民、客家、閩南聚落,孕育綿延了新竹地區的文明。且竹北六家地區以前有許多水圳與稻田,是新竹的大穀倉,也曾有「六家熟,新竹足」的美稱。 在歷經不同時期的文化與變革之後,「新瓦屋客家保存文化區」成為臺灣第一個客家文化保存區。迄今「西河世第」門樓與其外圍牆仍是整個聚落最重要的門戶意象,也是我拜訪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時的第一印象。而園區旁有一條小溪,也使得我對於此地過去稻田的水圳有些許想像。 2011年德國斯圖加特大學航空航天學院(Aerospace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Stuttgart)經實驗證實了水分子具有記憶周遭環境資訊的能力。在東方哲學中也常把水比喻成鏡子,可以映照萬事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