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visible stream / 看不見的溪流
2018 International Artists Residency ARTinNATURE in BUSAN 作品名稱:看不見的溪流 創作者:李蕢至 助理: 朴洙鋌 媒材:樹枝、黃色樹葉 尺寸:20m(L) x 4.5m(W) x 1.5m(H) 作品長度28 m 地點:南韓釜山的九德山 (35.1276 N, 128.9942E) 創作概念: 2018年的夏天氣溫異常的熱,韓國首爾市的氣溫達到38.8℃,江原道洪川郡的氣溫高達40.3℃,創下韓國111年以來的最高氣溫紀錄。但這種異常的氣候不只發生在韓國,在西班牙48度、日本40度、中國東北37度、北極32度。今年的夏天,整個北半球都被高溫壟罩,許多地方也都打破了高溫歷史紀錄。有研究顯示,如果全球持續暖化下去,那北極的海冰可能於2040年左右完全消失。我們可以從IPCC預測的全球平均溫可以明顯看出來在2000年後溫度持續上升的趨勢,這是可預測且明顯的環境警訊。 ▲(圖/翻攝於IPCC Report) 全球暖化造成的不僅是溫度升高而已,也導致了極端氣候的發生,且對於自然生態的環境與我們日常社


12 Natural marking / 標記自然X12
2018 International Artists Residency ARTinNATURE in BUSAN 作品名稱:標記自然X12 創作者:李蕢至 助理: 朴洙鋌 地點:南韓釜山的九德山 年代:2018 概念說明: 這是韓國釜山九德山與我之間的10天自然日記。每日進山感受此山與我相近的自然振動頻率,使用現地的材料進行排列、重組、修補或堆疊等方式進行自然標記,以對自然不造成破壞的方式進行著印記行為。當每個自然標記完成後,我測量其與藝術駐村地點(ARTINATURE)的物理空間距離,並以此方式體現自身與自然之間的內在連接日記,也是自然引導的創作。 2018 International Artists Residency ARTinNATURE in BUSAN Title: 12 Natural marking Artist: Lee, Kuei-Chih Assistant: Su Jeong Park Location: Gu-deok mountain, Busan, South Korea Year: 2018 Conceptual


Meander with the Nature / 與自然漫步
與自然漫步 作品:"竹曲"戶外裝置、9件大地藝術作品攝影文件、8部大地藝術作品紀錄影片 創作理念: 世界被許多意識形態、經濟利益給劃分著。看不見的牆阻隔在人們物理與心理的種種層面,也涉及了思想進行的方式與對於未來憧憬的想像。意識是我們對於生活的反應,它既虛幻又真實的存在我們的生活裡頭,在相互矛盾中前行。而社會意識是諸多意識形式高度整合的系統,且在不同的社會型態中會有其主要的思想體系。故古人以水為鏡、以史為鏡、以人為鏡、以靜為鏡,以求其平和與協調。 "MEANDER"有蜿蜒、漫談之意。我們的生命就如同一條持續往前的河,在其中沒有一滴水珠是一樣的,所有事物也都有其振動的頻率,沒有甚麼東西是靜止的。 “竹曲”作品沿著建築物的邊界構建,以自然的流線在城市裡出現,像一條由許多意識集聚成的生命大河。它縫合著那人與自然之間的裂隙,在城市中進行一場有機與無機物的對話與合流,也是一條人與自然共存的可能路徑。竹子上的數字,是我與竹子從原有地點到展場的碳排放量,以及集合群眾個體與群體相關聯的數字。那是某種人類精神自我奴役與機械化思維的結果。當這些有意義的數字集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