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邊界的螺旋 The Spiral of Nature’s Boundary
臺北市竹子湖蓪草重生計畫國外藝術家駐村創作 作品名稱:自然邊界的螺旋 創作者:李蕢至 材料:柳杉樹枝、麻繩 尺寸:6m(L) x3 m(W) x 3m(H) 地點: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竹子湖黑森林,臺北市,臺灣 (25.174492N, 121.536959E) 年代:2017 創作說明: 我們是大自然生態鏈的一份子,而生物多樣性是為維護生態平衡裡頭很重要的概念,也泛指生命變化的程度。過去竹子湖是火山爆發後所形成的天然堰塞湖,現今湖水已然退去,原有的風景隨著時代的推移下改變了不少的面貌,在歷史的演進與文化的風向之下,對於自然生態圈也出現了些微的隱憂。 作品設置在陽明山竹子湖的黑森林,這裡滿布高聳筆直的柳杉,又稱作台北版的「忘憂森林」。北市府也在兩年前在林中入口處設立一個大型愛心造景藝術,那是個用卵石在地面上鋪設出來的一個雙色心形造形的景觀,白色大愛心內有個漆成紅色石子組成的小愛心,更是不少新人婚紗拍攝必去之地,也是常見的社會俗成美學的景觀。此處可見許多茂密的林木與風災後傾倒的杉木在表層苔蘚的搭配下,共同形成一處充滿綠意的夢幻森林。 作品以自然棲地邊界


漣漪迷宮 The Ripple Maze
2017宜蘭綠色博覽會_綠啟航 作品名稱:漣漪迷宮 創作者:李蕢至 大約尺寸:65m(L) x 45m(W) x 2.5m(H),大漣漪x1(直徑30m),小漣漪x2(直徑18m) 地點:宜蘭冬山河生態綠舟 材質:竹子、漂流木 年代:2017 作品說明: 此作品位於宜蘭縣的冬山河親水公園,這裡過去常因大雨或颱風侵台而氾濫成災,後來在經過已故前宜蘭縣長陳定南進行整治之後,原本髒臭且易氾濫的冬山河,現在已成為宜蘭最具代表性的河川,而「冬山河親水公園」則成為宜蘭重要的觀光景點。因此,我以水連結著當地的過去歷史,並使用漣漪的意象在這片大地上,泛起人與自然和諧的平衡關係。 迷宮在人類歷史中存在已久,比如希臘神話的克里特迷宮(the Cretan Maze)、古埃及巨大的地下迷宮、澳洲最古老的阿什科姆樹籬迷宮(Ashcombe Maze)、中國山東的八卦陣迷宮等。許多國家都有著引人入勝的迷宮的歷史。而迷宮有著Labyrinth和Maze的不同,Labyrinth的迷宮設計只有一條到達中心的路徑。Maze的迷宮設計則可以選擇不同的路徑與方向,有著多重路徑可抵達